若干年前的一个春节,我从北京赶回贵州老家过年,一路跋山涉水、翻山越岭才回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故乡,家人团聚、亲朋好友见面,自然是一派其乐融融、欢乐祥和的景象,然而,这其间发生的一个关于桔子的故事却与这温馨的画面格格不入,至今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,每每想起,都不禁感慨万千、唏嘘不已。
吃完年夜饭,大家围坐在火炉旁,谈天说地,聊起了家常,许久不见,乡亲们也会到邻居家串串门,互相走动走动,你来我家聊聊天,我去你家烤烤火。不知道什么时候,我旁边来了一个半大的小男孩,大概十岁左右,穿着一件宽大的并不合身的灰色上衣,脸有点黑,不太干净的样子,眼睛有些凹陷,从外表看,给人一种长期营养不良的感觉。
他眼神有些游移,并不参与我们的谈话,对我们的聊天内容也是毫无兴趣的样子。他看到果盘里面的桔子,伸手拿了一个,津津有味地大口地吃起来。父亲说,他是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,那个亲戚两年前因病去世后,他母亲带着他以及另外两孩子嫁到了邻近的一个村里,在农村,拖家带口的亡夫的女人,再次嫁人,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好人家的。本来生活条件就不好,再遇上这样重大的变故,处境就更是捉襟见肘,每况愈下了。
我尝试着跟他聊天,问他读几年级了,平时喜欢干什么,一般去哪个山坡上破柴,诸如此类。他非常敷衍地应付着我的问话,眼神却主要地集中在那个果盘上。他似乎比较懂事,虽然觉得这样的聊天索然无味,但至少会回复我,坐姿也有点拘束,看得出来,平时家长们会教导他,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,要有礼貌,要克制,不要老吃东西,这也算是家乡的一种文化吧。但是他好像实在无法抵抗那些桔子的诱惑,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嘴里塞,父亲往果盘里补充了一些,但很快又被他吃光了。我和妻子交换了一下眼神,都露出了一种难以置信和惊讶的神情。
我当时感觉有些心酸。人们辛苦劳碌了一年,哪怕再穷苦,也会不惜倾其所有购置充足的年货,来庆祝这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,作为家里的宝贝,小孩子们更是会被呵护备至,他们望穿秋水才等来的这一天,必定是被各种花花绿绿的包装精美的礼物所包围。但故事的主角不一样,他似乎在向我们表演一出戏剧,诠释了家徒四壁、一贫如洗的真正含义。他着实吃得有点多,我甚至有点担心他这样会消化不良,暴饮暴食终归不好,但我又怕伤到他的自尊,况且,阻止客人吃东西,不管在哪里都不是一件礼貌的事情,所以我一直没有拦着他,只是偶尔插上一句:“毛弟,吃点花生吧。”来尝试打断他老吃桔子的动作,但他礼节性的吃了一颗之后,就继续挑桔子了。我很快就明白了,在农村,花生可以自己种植,平日里要吃上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难事,但桔子不一样,需要用钱才能买到,所以他就一个接着一个地吃着那些金黄色的桔子。
终于,他好像停了下来,我默数着,大概有十几个桔子的样子,桔子的个头不算小,半大的小孩一次吃上十几个着实让人震惊,对他来说,这可能就算是一次饕餮盛宴了。临走时,我又给了他几个桔子,并叮嘱他要拿给弟弟妹妹吃,他点了点头,随后就消失在夜幕中。
坐在火炉旁,我不禁百感交集,思绪万千。首都北京和家乡农村,一边是高楼大厦,人间繁华,一边是穷乡僻壤,食不裹腹,游走在这两个极端之间,它带给人的强烈反差和极限对比,非亲身经历而不能感受其中况味。这件事情过去好几年了,但它依然会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,挥之不去。
这,就是一个关于桔子的故事。
作者是我的老乡,一位技术大佬;挺爱写故事的,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。
关注他将收获满满的快乐和技术。